2018年,我國油氣體制改革將從哪些方面繼續深入推進?國際石油市場將迎來哪些新的機遇和挑戰?在1月16日至19日召開的首屆“中國能源周”上,本報記者從改革、投資、市場等角度,采訪了多名與會專家。
我國油氣體制改革將如何進一步深入?
張玉清(國家能源局原副局長):2017年,中共中央、國務院印發了《關于深化石油天然氣體制改革的若干意見》,旨在從八大方面入手,對上中下游全產業鏈進行深化改革。站在全局謀思路,油氣體制改革應達成國有企業為主、民營企業為輔,管住中間、放開兩頭,制定法規、加強監管,促進競爭、提高效率,惠民利民、穩定供應的總體目標。
張大偉(國土資源部礦產資源儲量評審中心主任):油氣體制上游的改革應該作為整個油氣改革的一個突破口,需要進一步完善和探索。要以完善油氣礦業權競爭性出讓制度為重點,推進油氣上游改革,建議政府層面落實資源儲量,明確出讓標的物,并嚴格限制油氣探礦權協議出讓。
白俊(國家發改委國際合作中心國際能源研究所執行所長):油氣管網是連接油氣產業上下游的關鍵環節。油氣體制中游的改革既要考慮國家的能源戰略,也要考慮價格機制的因素,應促進市場主體的多元化競爭,穩妥處理并逐步減少交叉補貼,還原能源的商品屬性。實現中間環節的互聯互通、公平開放、價格合理、設施充足、運行高效,是油氣體制中游改革的目標。近年來,國家出臺了一系列有關管網運營機制改革及配氣價格監管的政策,中游改革向競爭性、獨立性方向發展的態勢不會改變。
尹強(中國石油流通協會副秘書長):油氣下游是實現整個產業鏈價值的重要一步,成品油的運輸、銷售、批發、零售等環節,都要受到其他環節變化的影響。下游市場主要呈現三個典型特點:一是單位成本下降,競爭者通過不斷優化供應鏈,節約原料與物流費用;二是煉油與零售行業的重組與合并,零售商業模式不斷創新;三是地區性的一體化,一體化價值鏈的利潤比較均衡,縱向一體化的價值鏈更能優化競爭的成本。油品市場的開放,與石油價值鏈、經濟價值鏈和國家政治的需求緊密相連。
2018年,國際石油市場有哪些機遇與挑戰?
柯曉明(中國石化經濟技術研究院市場營銷所所長):2017年國際原油市場主要表現出以下特點:第一,市場再平衡拉開序幕,尤其是供應側的變化,石油供應過剩明顯緩和。一方面,石油輸出國組織(歐佩克)和非歐佩克部分國家在2016年年底達成具有歷史意義的減產協議;另一方面,美國2017年增產約30萬桶/日頁巖油,供應側呈現出此消彼長的態勢。第二,全球需求增長超出預期。美歐等發達國家逐漸擺脫了金融危機的影響,印度盡管貨幣改革失敗,但其潛力依然存在。第三,從貿易角度出發,中國已經成為全球最大的石油進口國,美國成為重要的原油出口國。
預計2018年上半年美國頁巖油還會繼續保持增長。頁巖油產量對WTI價格反應敏感,當油價高于55美元/桶至60美元/桶時,美國原油產量將出現增長。此外,非歐佩克國家的產量將顯著增長,但數值不確定性大。隨著高油價時期投資的項目陸續投產,2018年非歐佩克國家將出現新增產能約200萬桶/日(2017年為170萬桶/日)。新投產的項目主要分布于美洲和歐亞大陸,以海上油田為主。考慮新項目的時間和成本差異,預計2018年非歐佩克國家產量比上年增長約120萬桶/日至140萬桶/日,高于2017年的70萬桶/日。
歐佩克減產協議可能會出現一些動蕩。俄羅斯能源部部長此前曾建議在今年6月歐佩克大會上,必要時對減產協議進行調整。阿聯酋能源部部長也曾表示今年6月歐佩克和非歐佩克國家會公布一個逐步退出減產協議的計劃,但這并不意味協議立即失效。
2018年中國的石油需求將會延續2017年高增長勢頭。盡管去年8月對中國經濟發展的預測比較悲觀,還有去杠桿與環境保護的影響,但去年下半年經濟運行的情況還是比較良好的。隨著黨的十九大的召開,中國的經濟結構將更加健康,經濟增長將從追求速度走向追求高質量發展。
陸豐(上海國際能源交易中心副總經理):中國推出原油期貨不是要挑戰WTI,而是要更好地反映亞洲地區原油供求關系對油價產生的直接影響。可以說,中國是亞太地區具備建立原油基礎價格市場條件最好的國家,中國是全球最大的原油進口國,也是全球最大的原油生產國之一。我們有很多的資源優勢,要把握住這個機會。在這種情況下,亞洲地區建立原油基準價格市場,有利于東亞地區原油的主要進口國在原油貿易中選擇更合適的基準價格作為計價依據。
未來石油領域的投資趨勢如何變化?
王旭東(中國石油北京石油管理干部學院教授):未來石油領域的投資趨勢主要體現在四個方面。
第一,上游資源過剩將導致整個石油產業鏈的利潤下移。中國經過40年改革開放,已由短缺經濟進入到過剩經濟。產能過剩的結果導致上游資源和產品不再增加,資源的盈利能力逐漸下降,利潤從廠家向分銷商轉移,進而向消費者轉移。這是市場經濟的基本規律。雖然我們將石油稱為戰略資源,但是在和平時期,它更多地是一個普通的國計民生商品,也必然要遵循市場經濟的基本規律。
第二,行業管控導致油品零售終端的稀缺,將使其保持一個相當長的高盈利態勢。目前,國內由于行業管制導致的油站資產發展的滯后性和稀缺性,推高了油站終端的資產溢價以及未來的盈利能力。
第三,電動汽車是未來出行的一個選擇,是城市解決環境壓力的一種解決方案,但并不是一場革命。在未來,打敗燃油車的一定不是電動汽車,而是消費者的選擇。未來在市場中獲得競爭力和利潤談判權的一定是握有客戶的終端,而不是握有資產的企業。
第四,中國的零售業面臨轉型升級,卻也迎來了一個難得的戰略機遇期。由于長期的高盈利和非開放性,成品油零售行業資產的價值不斷增加。隨著競爭加劇、技術發展,以及外部資本通過收購、合資、新建或是“互聯網+”等形式流入,品牌的集中度和規模逐步提升。成品油零售業正經歷由非結構化向結構化發展的轉變,未來的加油站不再僅有賣油的功能,而是一個能源補給站,并且提供能源管理和跨界服務。從這個角度看,未來的加油站還有很長的路可走。
作者:中國能源網 來源:中國能源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