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地處環境敏感區域的煉化企業,大港石化緊鄰鳥類遷徙重要中轉站——北大港濕地。6月24日,大港石化公司以“奉獻清潔能源建設綠色石化“為主題舉行綠色開放日,充分展現了“十二五”期間企業綠色發展成就以及清潔生產低碳綠色發展成果。
據介紹,大港石化始建于1965年,現原油加工能力500萬噸/年,總資產62億元,廠區占地面積約2平方公里,有常減壓蒸餾、催化裂化、加氫裂化、連續重整等生產裝置19套,可生產汽柴油、液化氣、聚丙烯、苯、石油焦等產品,市場覆蓋京、津、冀、晉、魯西北、豫北等地區。大港石化新聞發言人李超英談到,十二五期間,大港石化累計加工原油2109萬噸,同比“十一五”增加216萬噸;生產汽柴油1611萬噸,同比增加285萬噸;實現營業收入1225億元,同比增加428億元;上繳稅費305億元、同比增加200億元,實現了原油加工量持續攀升。
與產量攀升形成鮮明對比,企業主要污染物排放量持續削減。“十二五”期間,累計處理污水626萬噸,回用476萬噸,回用率達到76%。2015年與2010年相比,COD(化學需氧量)、氨氮、二氧化硫、氮氧化物分別減排45.7噸、5.4噸、675.8噸和307.8噸,削減55%、92%、70%和46%。
面對京津冀四面“霾”伏,大港石化通過三項舉措實現“抗霾”不留死角。措施一:全排查,針對所有15萬個密封點進行逐一檢測與修復,并對相關的11類污染源全面排查,由點到面,制定并實施了科學的綜合整治計劃。措施二:不過夜。通過“無縫”對接巡檢管理,嚴格設備漏點日匯報日處理“不過夜”制度,使設備泄漏率始終控制在0.08‰以下。措施三:少揮發。增設外銷產品油氣回收裝置,實現了密閉裝車,減少揮發損耗;實施易揮發產品儲罐內浮頂改造,減少儲罐內油品揮發損耗。通過新建催化煙氣脫硫裝置,使催化煙氣二氧化硫濃度從250毫克每立方米下降到50毫克每立方米以下,年可減少二氧化硫排放280噸,相當于減少3733噸標準煤。升級硫磺回收裝置,處理能力從5000噸/年提高到1萬噸/年,硫磺回收率從99.5%提高至99.8%,不僅減少了污染大氣二氧化硫的排放,而且生產出優質的硫磺產品,實現了環保減排與創效的雙贏。不僅如此,大港石化自產燃料氣全部采用脫硫處理,將SO2含量控制在20毫克每立方米以下,確保工業爐尾氣達標排放;采用新工藝從源頭上減少廢渣產生,僅采用汽柴油加氫技術替代堿洗技術,每年就減少了汽柴油堿渣2萬噸。同時,通過對廢渣進行資源化利用實現減量化。2015年通過實施鼠李糖脂技術從污油中回收了近2000噸油品組分。
自2005年大港石化建成國內首創柴油堿渣、綜合堿渣處理裝置兩套示范裝置至今,有效解決了長期困擾煉化企業的堿渣廢水處理難題。目前已累計處理各類高濃度污水近20萬噸,取得了顯著的經濟效益與社會效益。據測算,過去大港石化每年把廢水送到有環保資質的企業處理,費用約為每噸3000元,而應用此項技術后,每噸處理費用節約2000余元。按照每年處理1萬噸高濃度廢水計算,年創效2000余萬元。。
“對于有的企業來說,環保是負擔,是巨額的投入。而大港石化則以科技創新先行,自主研發,將環保做成了綠色朝陽產業。目前,大港石化萊特化工公司已形成了一系列國內先進的環保技術和產品,申請發明專利2項,實用新型專利12項。其中,高效微生物處理技術已在7家國內煉化企業成功推廣應用,技術的先進性和成熟性在國內處于領先地位,并代表中國石油參加了中國國際節能減排和新能源科技博覽會,被評為濱海新區科技小巨人企業。”大港石化主管技術的副總工程師季德偉自豪地說。
2008年,大港石化作為首批定點為北京奧運會供應京Ⅳ汽油的單位,2013年到2014年,公司又投資15億元實施汽柴油質量升級改造項目,建成60萬噸/年連續重整、220萬噸/年汽柴油加氫等裝置,汽柴油質量100%升級到國Ⅴ標準,比國家規定時間提前3年、比天津市規定時間提前1年。2015年,大港石化還與北京市環保局、中國汽車研究院、中國石油化工研究院協作,共同研發京Ⅵ柴油標準,并成功生產出京Ⅵ標準柴油基準油400多噸,該標準柴油將從明年開始在北京推廣。
此外,大港石化持續推進產品結構調整,汽柴油收率從2010年71.69%提高到2015年79.01%,石油焦等黑色產品收率從2010年8.11%降低到2015年6.79%,從源頭減少了“黑色”產品對環境的影響,最大限度地做到“吃干榨凈”。
大港石化安全環保處處長王玉林透露,大港石化已制定并實施“十三五”環境保護規劃,努力成為環境友好的優秀企業公民。計劃投資3.5億元實施VOCS綜合治理、污水處理系統持續達標改造等環保項目8個,進一步完善污染治理設施,提高企業綠色競爭力;計劃投資1.5億元實施汽油醚化、加氫裂化改造項目,進一步優化企業產品結構,生產更多高品質、高標號產品,為經濟社會綠色發展加油助力;計劃投資5000多萬元實施氫氣優化、重整裝置換熱流程優化等項目,實現節約低碳發展;大力開展污泥分離及減量化攻關,建設污泥干化裝置,縮減污泥80%以上,污泥干化作為電廠輔助燃料、土壤改良劑等利用,實現循環經濟;持續推進廠區“碳匯林·綠化”工程,積極參與社會環保公益行動,實現天更藍、地更綠、水更清。
作者:佚名 來源:中國石油新聞中心